- 產業時事
產業時事
認真守護客戶財富 台新銀行獲《卓越》雙料大獎
編輯部
2023-10-03
文/傅啟倫 攝影/溫偉庭 圖片提供/台新銀行
數位帳戶市占率第一的台新銀行,在《2023卓越銀行評比》中,連續八年獲頒「最佳財富管理獎」,也第四度榮獲「最佳多元產品獎」。台新銀行從產品選擇、使用者體驗以及尊榮服務,皆滿足客戶不同且多元的需求,一舉榮獲雙料大獎!近幾年,國內加速數位金融的發展,不僅抓緊年輕一輩的使用習慣,也教育青少年理財觀念。透過行動方式支付、使用網路平台下單金融商品,這些都已成為市場趨勢,消費者的選擇就會朝向專業及服務導向。
認真態度 專業規劃財富
台新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總處副執行長包國儀表示,台新銀行財富管理持續推出完善的服務以及產品,秉持「認真」的態度守護客戶的資產、用「專業」替客戶規劃財富、以「懂您」的角度提供貼心服務,並以三大優勢、多元商品、虛實通路與獨特禮遇,來滿足財富管理客戶多元且複雜的需求。
根據統計,截至二○二三年第二季,台灣數位存款帳戶已突破一七五一萬戶,其中台新銀行的Richart就占了三三二萬戶,市占率十九%成為市場之冠,包國儀坦言:「客戶給我們的回饋意見,讓我們時時優化系統。」 台新銀行的Richart能讓客戶喜愛,不是沒有原因,翻轉過去對金融業主管的印象,台新銀行不僅一級主管年齡沒有限制,大量採用年輕主管對金融產品的意見,性別比例也相當平等,讓整體的企業形象一直朝向朝氣有活力,產品也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
多元產品及虛實通路 滿足客戶需求
財富管理市場的變化勢不可擋,台新銀行在多元產品部份,是國內少數採取全開放式商品平台的銀行,架上商品從保險、基金、債券、特別股跟境外結構性產品等一應俱全,結合台新金控的資源,可以滿足到不同客群的理財需求。 再者是通路,台新銀行打造線上線下完整的虛實通路服務,讓客戶可以透過不同通路服務,來完成各項投資理財的交易,同時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透過手機或網路銀行即可輕鬆完成交易,安全又方便。
每個人都喜歡有溫度的服務,台新銀行財富管理會員除了有專業的理財規劃服務之外,也提供各種加值禮遇,例如健檢就是很受財管客戶歡迎的權益之一,另外台新也提供全球私人管家服務,讓客戶體驗極致尊榮享受,如環球禮賓服務、健康諮詢等頂級服務。
深耕數位市場 領先推出互動APP
各家銀行競爭激烈,包國儀表示,金融商品的目標對象人數,在台灣其實沒有多大的變動,除了不斷深化的服務外,能夠勝出抓住這群客戶,必須比消費者能夠想到的,還要走得更前面。台新銀行以「數據應用」、「產品服務」、「多元場景」、「金控支援」四個方式保持市場領先的地位。
台新銀行很早踏入數位金融,也超前深耕數位的團隊,搭配市場分析與敏捷式管理開發,早於同業打造出數據系統,有效將數據應用最大化,並做出相應的改變。例如,隨著用戶成長,根據數據觀察客戶的APP使用習慣,已轉變為「客製化的互動模式」,今年更大膽推動Richart改版,領先市場打造出具社群互動感的金融APP。
台新數位銀行Richart也領先同業,推出新型產品或服務,例如,首家推出數位外幣帳戶、線上外幣非約定轉帳、線上外幣解匯等功能的數位銀行。另透過資料共享等方式,跨產業合作與平台串聯,例如,與全台用戶數最高的電支業者「街口」推出「街利存」,打造創新理財模式。 受惠台新金控對創新思維的鼎力支持,銀行內的「數位創新部」和「數位工廠」,也積極將Richart團隊的經營Know-How,導入其它部門和組織,協助全行進行數位轉型,並開辦與子公司合作開發的創新商模,落實金融生態圈的願景。例如,Richart已與台新證券合作推出「證券罐」,讓用戶可輕鬆開立證券戶與證券交割戶。
推出加值服務 「預開型信託」
包國儀表示,台新銀行響應金管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出「預開型信託」服務,客戶可先簽訂信託契約,預先規劃信託用途及資金給付機制,可交付的財產包含「現金」及「保險金」,凡財產未進信託帳戶前,無須繳納信託管理費。 而考量客戶多元的付款模式,可以約定以信託財產給付信用卡消費款項,大幅節省原本請款、蒐集單據的寶貴時間。客戶可透過網路銀行與行動APP等數位平台,隨時查閱信託資產,掌控最新信託財產訊息。
預測客戶需求 提供精準服務
台新銀行藉由虛實整合通路,突破傳統互動模式,建構讓客戶滿意的金融體驗。接下來的經營策略,將加深並加廣客戶數,針對個人及家庭客戶不同人生階段需求,提供資產配置及傳承服務,進一步提升財管客戶數與往來資產。
透過傳統「靜態」的客戶基本資料,再加上「動態」的時間、空間資料,深度洞悉客戶偏好與預測客戶潛在需求,並透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建立商品推薦模型,藉由申購產品前的跨通路行為組合,找出影響客戶申購商品的關鍵因子,串連銀行內各產品、服務與通路,以即時且個人化的方案推薦,提供多元及適當的產品規劃建議,結合子公司間轉介、跨售機制,滿足客戶於信用卡、數位金融、理債、理財、保險等金融需求,不只深化客戶經營關係及提升產品持有數,更能持續深化服務精準度,真正做到站在客戶角度以滿足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