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頁面
怪咖系列紀錄片《還孩子做自己》 李佳燕醫師呼籲 別再讓孩子當罐頭
文:
數位發展部
2022-07-11
王婉諭立委、李佳燕醫師等人在映後進行對談。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提供
活潑好動甚至有點衝動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那如果比活潑在更活潑一些、比好動在更好動一些…這樣的孩子就一定是「過動兒」嗎?
怪咖系列紀錄片《還孩子做自己》中的被攝者--李佳燕醫師,在十年前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還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的運動,呼籲家長、學校、醫療體系不要輕易的「簡化」了對孩子行為的判斷,或”快速地”為孩子貼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標籤,而是應該透過更多的陪伴、觀察、理解孩子們那些上課不專心、愛講話、喜歡打架、情緒暴衝…. 等外顯行為下內在可能的其他真正原因。
ADHD孩子需要家庭及教育更多的關懷理解和耐心。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提供
紀錄片中的李醫師在十年後,仍然反對草率診斷,反對輕易用藥,主張從家長、教育系統到兒童精神科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關心孩子真正的需要,找出根本的問題。「好好的看看孩子這整個人,不要只因為他有那些惹大人困擾、擔心的行為,就貼上疾病標籤」李醫師說,即便是真正需要藥物治療的孩子,還是非常需要父母和教育現場的協助,孩子最需要的仍然是父母及老師更多的關懷理解和耐心。
【怪咖系列】紀錄片第八支影片《還孩子做自己》是由獲得金穗獎最佳紀錄片《不排除判決書》林皓申執導,透過拍攝「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李佳燕醫師,以ADHD孩子為議題,盼能打破社會對「過動兒」的成見。
怪咖系列紀錄片「還孩子做自己」特別舉辦公益放映場及映後座談。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提供
此次公益放映活動特別邀請到王婉諭立委、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李佳燕醫師、成大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主任王秀雲教授等各界專業人士在《還孩子做自己》特映後與現場一百位觀眾進行對談;期待透過紀錄片的呈現,與教育界,醫界、兒福、法律等多方思考討論,提升社會大眾對兒童人權議題的關注。
對談中提及為什麼有些家長會懷疑自己的小孩有過動症?王婉諭立委回答道,「當孩子其實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如果不被周遭的大人理解,又或者大人太急著為孩子的情緒表達找到「原因」,就可能將這樣的正常情緒表達,貼上了疾病的標籤,甚至急著以藥物的方式壓抑孩子的情緒。」
問到到底什麼樣的教育環境是適合教育小孩?李佳燕醫師回答道,「減少背誦書寫與強調記憶的測驗,多增加動手動腳或體能訓練的活動。發掘並培養孩子個人的興趣,讓孩子有機會做各種嘗試。」還有各界關注過動症議題的人士,大家異口同聲地希望老師、家長和醫療人員,人人都要有兒童人權的觀念,並持續推廣讓社會大眾持續的關注和討論。因此希望能邀請大家一起來觀看、分享《還孩子做自己》紀錄片,讓這些孩子可以勇敢做自己。
紀錄片連結:https://youtu.be/KE3X_n2VFNw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