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長榮集團少主夢醒時分! 百億航空大業壯志未酬?

星宇航空增資四十億元 為疫後復甦的市場備戰

徐邦浩 2022-05-09


因為疫情影響,各國邊境尚未開放,國際航空虧損嚴重,去年虧損的航空公司,包括星宇航空、台灣虎航和華信航空,以星宇航空累積虧損最多,因此今年四月需再增資四十億元,其中超過九十%為董事長張國煒出資。
 
文•徐邦浩
 
疫情陰影揮之不去,受邊境封鎖影響,國際航空這兩年營運困難,據民航局公布國籍航空去年營運狀況,七家國籍航空中有四家獲利、三家虧損,以華航獲利九十三.八億元居冠,而虧損最多的則是星宇航空,高達三○.一九億元,累計虧損已近七十億元。
 
少主強勢回歸
大手筆增資四十億元

 
長榮集團兄弟們的爭產鬥爭像極了八點檔,六年前離開長榮集團的少主張國煒戲劇性地回歸集團,他是張榮發的四子,這一次聯手二哥和三哥,奪下大哥張國華主導的公司。直率不修飾言論的張國煒,一出現總是成為鎂光燈的焦點,這位少主對於航空大業仍有其夢想,此次強勢回歸並大手筆增資,顯見其仍想守住父親張榮發所拚搏的產業,只是面對疫情肆虐及局勢變化,未來發展仍是考驗重重。
由於星宇航空去年第三季虧損金額逾六十一億元,已超過資本額的一半,遭民航局要求增資,因此今年四月已增資四十億元,由張國煒董事長出資九成,一成由員工認股,將資本額自一一三.六七億元增為一五三.六七億元,各項財務指標已有所改善,未來也會主動視營運需求,適時提出增資或融資計畫。


虧損下仍投入基礎建設
在增資後引進新機

 
星宇航空說明二○二一年總營收為七.九六億元,年增一○三.二八%,稅後淨損三○.一九億元,累計虧損六十九.三十四億元,主因是受到疫情影響,各國邊境尚未開放、旅客量能有限,但是基於飛航安全及整體營運品質之長遠考量,仍持續投入現金於各項基礎建設,包括興建維修棚廠及保稅大樓,以完善倉儲空間、機務庫房和地勤裝備維修區,藉以提升維修能量和維修品質。
星宇航空並強調,在現金增資後各項財務指標已有所改善,將持續引進新機,累積客、貨運能,今年A321neo機隊將全數交付完畢,並有四架A330neo、兩架A350新機陸續到位,配合疫情趨緩、邊境政策解封時機,將投入疫後復甦的旅運市場,快速大幅擴充營運規模。
雖然星宇航空在眾多航空業者的表現敬陪末座,但星宇航空提到他們二○二一年總營收為七.九六億元,已經比二○二○年的營收三.九一億元,大幅成長一○三.二八%,在
二○二一年受疫情影響下,星宇航空交出來的成績單還是讓人眼睛一亮。
因此星宇航空對未來的發展還是相當有信心,今年在完成四十億現金增資後,希望在彈性調整營運策略下,陸續增闢剛性商旅、貨運需求航點,搶先佈局亞洲重點城市,為疫後復甦的市場備戰,期望營收數字能倍數成長,在航空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