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頁面
新工作型態的轉變與崛起
順應潮流勇於變革 賦予工作新定義
文:
黃小玲
2022-03-07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型態。在後疫時代全球將近二十五%的人需要轉換跑道重新開始,而遠距工作、電子商務和自動化的工作也將會是未來趨勢。
文.黃小玲
因應疫情的限制,許多企業不得不轉換經營模式,從習以為常、每日通勤的辦公室改變成居家遠距辦公、線上會議,辦公室的租金和水電省了,員工的通勤時間也大幅縮減,但卻增加了數位商務設備、降低決策效率、同事之間的互動也變得疏離;而實體店面的店家改變成網路商店,雖然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管銷,但是當疫情過去或是趨緩後,這些改變回得去嗎?
最切身可以感受的例子就是餐廳因為疫情歇業大量裁員之後,遇到剛過完的農曆年節團圓聚餐宴高峰期,時薪高到五百元都還請不到員工。這背後衍生的問題值得深思,是因為疫情改變了大家對工作型態的重新定義呢?還是有一些跳脫傳統的新工作型態正在悄悄形成,人們有了更自由、更好的選擇呢?
網路催生出許多新興行業
隨著5G、AI、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科技的到來,產生許多新興職業,跳脫以往正規、穩定的工作模式,在「青少年未來觀」的職業調查中,青少年最嚮往的工作是成為遊戲電競選手、廚師美食評論家及直播網紅,此外還有新媒體社群行銷專家、教練管家、網紅經紀人、遊戲數值企劃師、寵物保母、網路輿情分析師、科技農夫…等,這些都是讓長輩難以理解的新工作型態,和以往大眾的認知完全不同。
再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含金量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即是半導體業、金融業、軟體網路業,在過去二十年來的科技發展裡,網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催化劑,尤其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讓各類網路服務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造就許多與網路息息相關的工作模式。
新工作型態也需要新態度
近年來在歐洲「新工作」(New Work)觀念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新思潮。新工作文化強調工作應該是人們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去做的。新工作運動有兩個重要的驅動力,第一個是內在的動機,很多年輕人不想只是乖乖地悶頭苦幹,而是想要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是有一定貢獻、能獲得成就感、被認真對待的工作。他們對工作的價值觀和父母那一代人相比,顯然已經非常地不同。
第二個驅動力則是外在的。和過去相比,當今商業世界的變化速度飛快且複雜,新冠病毒的流行就是一個例子,這迫使大多數的組織和行業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快、更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變化。也就是說,組織必須變得更加敏捷,給那些更貼近問題現場的個人和團隊有更多的自由和決策權,而這種給予員工更多自主權和影響力的方式,就非常符合年輕一代的價值觀。
新工作意識需要真正落實
台灣當然也感受到時代的變化,可惜很多台灣企業採取的方式,並不是賦予員工更多決策權和自主性,反而是讓員工需要投入更多工作和時間,來跟上「高層」領導因應變化後頻繁下達的措施。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只能說「敏捷」已經在台灣流行起來,但具體實踐真正敏捷的態度和行為卻還沒跟上。甚至極端保守的企業,其最高決策人看不到變革的必要性或不願意變革,那麼變革就很難實現,有些決策者會說「用我們的方法,從過去一直到現在都很成功!」但過去的成功,並不能保證未來也成功。
很期待台灣企業在意識到新工作態度的改變後,能真正邁出下一步,在走出疫情的困境之後,創造出嶄新的工作樣貌。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