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法規跟不上創新 危機即將降臨
外送平台新創模式衍生商機大
文:
陳彥竹
2021-05-04
台灣外送平台幾乎為兩大品牌壟斷,也在不約而同改薪資計算制後,勞工權利問題浮上檯面,不只如此,因應外送商機而衍生的雲端廚房,也埋下食安、餐廳管理隱憂。
【
文‧陳彥竹 文‧全國外送產業工會提供
】
近年不時就有外送平台夥伴穿著綠色、桃色制服群體上街抗議,然而對一般民眾來說,或許無感,不知其遭受的待遇為何,「或許之前有人被報導過,因為接外送案件,可以月入十萬,那是在過去透明的舊制度中,每個月工作四百小時,才能達到的業績,並不表示外送夥伴都很賺錢!」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籌備發言人蘇柏豪說到,在工時超越一般上班族三倍、職災危險超過十倍的情況下,被認為是輕鬆賺,真的很冤枉,而在辛苦努力的血汗工作下,又頻頻被以模糊的方式降薪,甚至快要比最低勞資還低,真的很希望受到基本的勞工保障。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籌備發言人蘇柏豪期望政府能設立專法,給予新創產業中的勞動人力基本保障。
承攬與僱傭模糊 能有專法足矣
因為工作性質,大部分時間在馬路上穿梭,危險性極高,時常有車禍事件發生,但是以大品牌外送平台UberEats、foodpanda等,都宣稱與外送員屬於承攬關係,並非僱傭關係,所以外送員除了法規規定機車強制險外,並無法享有勞健保,即便兩平台在台灣皆已營運超過五年,仍然採此合作方式,對於發生職災缺乏安全保障,外送員的勞健保還得自行設法加入當地縣市的職業工會。
「承攬」契約指的是當事人約定後,由其中一方為他方完成工作,工作完成後給付報酬的契約,承攬人還需要提供場所、設備或材料等;「僱傭」契約則是由受僱人提供勞務,且接受雇主的指揮監督,對於雇主有從屬性,受僱人需服從雇主的指令。在僱傭關係下,雇主有為受僱人加保勞健保等義務,承攬契約則否。
蘇柏豪表示,雖然平台皆打著承攬關係,表示外送員可自由上線接單或拒接,但實質上平台設有的薪資計算模式,已經變向規範外送員行為模式,例如拒接單量太多,會無法領取達標獎金、未衣著品牌服飾,無法領取行銷獎金等等,利用各項目拆分給薪,來誘使外送員乖乖聽話,也讓食物外送員在這門新興生意中的承攬或僱傭角色,難以完全劃分,甚至有「假承攬、真僱傭」的批評聲浪。
蘇柏豪說到,此為新世代的新創產業,法規為此有所修訂,才是時代轉變應該要跟進的正軌,但也提到如果在承攬與僱傭關係中間,新增一勞工關係定義,或許會讓三者定義都出現模糊地帶,所以期望政府可以正視此案,針對新創模式有專法,也是保障勞工權益的一大步。
新創模式起
衍生商機成灰色地帶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說到,即便在勞工制度上有些許疑慮被探討,但是此新創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他指出,外送平台做出一媒合的要點,此需要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模式,「要有人提供外送、有人使用外送、有人服務遞送。」過去許多店家有自行的外送部隊,但是在外送平台興起後,仍然上架平台使用他人的外送服務,即便會被抽取營收,但是在店家有效評估效能過後,外送平台仍是提供相對有效益的空間存在。
然而在外送專業度上,也因為外送平台興起,也有所提升與鑽研,例如店家的包裝精進、外送員的保溫箱配置及飲料架擺放等等,並且在景氣不好的大環境下,讓零工經濟得以紓緩些許。
並且因為平台線上接單的特性,出現了不少共享廚房、雲端廚房,不需要店面,可經營於租金相對較低的環境中,甚至連名店也可設立不同處的加工廚房,讓原本附近沒有該店門市的住戶,也可以享用到相同的美味,這就來自於品牌設立的加工廚房,成為了品牌快速拓展的根基。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有創意,但是在資金上不一定足夠,如果有共同廚房,不同料理、相同食材,這樣不僅可以省下空間分租成本,連食材叫貨都是分擔的關鍵。」李世珍提到了因為平台而興起的商業模式,有的人開啟了共享廚房服務當房東,也有不少小資創業,讓這樣的新興行業有衍生商機出現。
但是他也提到,無法告知台灣目前有幾間雲端廚房興起,同時表現出無法可管的隱憂,一般餐廳營業,都會經過機關單位評估消防設備、營業登記等等,但是可能隱身在大廈或是自家廚房的雲端餐廳,等於毫無備查可能,甚至連數量都難以核定,以食安問題來說,到底歸為地方衛生局?衛福部?甚至其中使用到人力的勞動關係查核,也呼籲政府需要趕緊研擬此問題,避免有任何安全問題在未來難以收拾。
而對於此新興事業興起,李世珍表示靜觀其變,由市場做決定這樣的發展是否妥當,但是與蘇柏豪有相同想法的是,還是需要有政府給予一定的保障,在安全的範圍下讓新創產業盡情的發展。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同樣也看到新興產業中的灰色地帶,呼籲政府要正視。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