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台灣的霍金 王瑞材教授 一日為師 終生服務
投身教職半世紀 台灣技術人才之父
文:
葉怡君
2021-03-04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暨電腦與通訊研究所榮譽教授王瑞材作育英才,於北科大貢獻畢身所學,教學服務至今已逾六十三個年頭,為台灣培養無數優異的技術人才,是催生上百家電子科技老闆重要的幕後推手,有「市值最高教授」之稱。
【
文‧葉怡君 攝影‧徐裕庭
】
逆向工程訓練
拆解、組裝重「實作」
王瑞材四歲時因發燒延誤就醫導致小兒麻痺,但從未因身體的殘缺怨天尤人,反堅強地說道:「殘障的人要靠自己,沒有人會施捨你」。有著不服輸的精神,王瑞材從小學起就堅持自己拄拐杖走路上學,一路走到初中、高中,他說,上學的路上有時下雨,路面的泥濘經常使他滑倒,但數十年寒暑他堅定求學的心始終如一。
十九歲考進臺北工專,王瑞材回憶,當年學校沒有提供宿舍,一年級的他得兼差好幾份家教支應台北的生活及住宿費,每逢寒暑假同學忙著休假玩樂,他則選擇精進自己,充實收音機、擴音機及無線電等通訊課程。王瑞材尤其重視「實作」,一台收音機如何拆解、重組,實作的過程中能在腦海裡透析每個零組件、瞭解每條線路,在那個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王瑞材就可以從無到有組裝出一台要價不斐的收音機。
靠一套器材
編寫一部教材
系主任對他印象深刻,從此走上教職。王瑞材仍記得,當年求學時的電機課程系主任凡哲志,與他有著同樣的身體殘缺雙腳不良於行,課餘王瑞材總愛在系主任辦公室走動問問題,也因此凡哲志對他印象深刻,畢業後聘請他回校擔任助教。
從助教、講師直到一九七四年升任教授期間王瑞材積極參與研討會,學習IC、通訊、電腦等最新科技,只要交大、台大有開班授課他必定不缺席,在電腦仍不普及的年代,他自行進修電腦課程,學習如何寫程式,之後受校長之託負責全校的電腦設備購置以改善教學,當時幾乎所有科系開設的電腦課程也由他親自教授,如今業界許多赫赫有名的大老闆也都視王瑞材為啟蒙老師。
東拆西解只為編寫教科書。擔任助教期間王瑞材需協助教授編寫實習教材,「沒學過的就去翻書、看雜誌自學」,他說,當時學校正處美援時期,經常送來的一大堆無線電器材,他像是展開逆向工程一手拆解所有零組件、材料,這些新科技找不到人問,只能靠自己想辦法消化理解,結合眾多方面知識及實作經驗編寫成十多本的實習教材誕生。
忙到要結婚了還不見人影!
一九七一年到一九八九年間,王瑞材因電腦專才受託負責辦理聯招,從計算分數到分發處理的事務龐大繁雜,但王瑞材一絲不苟的作業態度備受讚揚,更獲教育部嘉獎鼓勵。
成就事業的背後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家人。師母笑說,「當年王瑞材忙到都快趕不上自己的婚禮,連王教授的阿嬤都好奇『他倒底在忙什麼』?」聯招一忙就是十八個寒暑,王瑞材經常早出晚歸忙到連兩個小孩的面都見不到。
師母形容,第一眼見到王瑞材時他坐在餐廳椅子上哼著歌,未因身體缺陷讓人感覺悲觀,反而展現出比誰都還要樂觀正向的感覺,且每次約會王瑞材總是比她早到,很有紳士風度。交往一年後倆人論及婚嫁,但師母的母親始終擔憂,王瑞材身體的殘缺無法照顧女兒進而強力反對,但王瑞材契而不捨,最終憑藉著誠懇與努力的態度獲得母親認可結婚。
「以前拄著拐杖還算活動自由,隨著年歲漸長得坐在輪椅上移動,無論去哪兒師母一定陪同,多年付出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真的很感謝她。」僅簡短幾句話道出王瑞材內心無比的感謝。
技職教育顯隱憂
技術人才將不復在?
談到教育王瑞材提出他的憂心,一九九七年臺北工專改制更名為臺北科技大學,雖然改制後的教學制度與過去相去不遠,但早期的專科教授屆齡退休年紀,新來的各大學講師教授多為「理論派」實作能力略顯不足,就曾有技職高工職校長指出:「臺北科技大學是技職教育的龍頭都走學術派怎麼行!」
臺北工專早期屬於美援學校受教育部監管,教學主旨是培養訓練優秀電子、工業技術人才的重點學校,然而,現今的教育制度缺乏培育「實作」的技術人才,無疑是台灣未來的一大隱憂!
照顧從校園到職場,從學生時代到當了跨國公司大老闆。王瑞材笑說,自已是「一日為師、終身服務」,握有上萬筆校友通訊錄,數十年來每逢年節他皆親自發送祝賀信件,直到現在許多產業界的大老闆仍經常致電給王瑞材,「無論幾點打給我,我都一定會接」王瑞材說。十八年的聯招經驗熟稔資料處理,目前共建制約十二萬筆通訊資料庫,每當有學生打來,他便能當作對接橋樑,媒合不同學生的專長領域,為業界迸發出全然不同的合作機會。
從工專、技術學院到北科大擔任教職多年王瑞材桃李滿天下,畢業上萬名學生多數已是產業界的高階主管或大老闆,即便早已自北科大退休但王瑞材仍堅持每日到校,主持畢業專題的他期望校園能帶給學生更多的實務經驗與感受,因此每年邀請不同領域的業界人士回到校園辦講座,內容多與職場及創業最常碰到的問題有關,藉此讓即將踏入職場的學生增進課本以外的知識見賢思齊,讓薪火相傳的教學種子不滅,為台灣奠定優異的科技實力於世界舞台發光。
王瑞材晚年靠輪椅移動,無論到哪,師母皆亦步亦趨陪同,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王瑞材
出生:1936年
現職: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暨電腦與通訊研究所榮譽教授
經歷:臺北工專電子科助教
臺北工專電子計算機中心首任主任
臺北工專電子科科主任
學歷:臺北工專電機科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校百餘年發展脈絡
1912日治時期
1945省立工專時期
1981國立工專時期
1994技術學院時期
1997科技大學時期
~迄今
總經理:陳俊智
主力產品:RJ系列產品
(電腦連接器及週邊產品、電子零組件研發製造)
新事業體:醫療口罩生產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