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論台美中三邊關係的「戰略互疑」
美中制衡有增無減
文:
趙春山
2021-03-02
拜登政府主管印太事務官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農曆年前拋出美國希望兩岸恢復對話的訊息。這顯示川普和拜登前後兩任美國政府,在兩岸關係扮演的不同角色。
【
文‧趙春山
】
川普政府是「球員兼裁判」,直接介入兩岸賽局,把台灣視為美國「反中」的棋子;即使在任期最後幾天,時任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還宣布取消台美官員互訪的自我限制,此舉被中共官媒形容是「最後的瘋狂」,目的就是要激怒北京。
「棄台論」眾說紛紜
美方不打算武力介入
坎貝爾認為,兩岸對話超出美國範圍,意味美國不願當協調人,只試圖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中共把台灣視為「中國內政」,反對外力干涉,會歡迎坎貝爾的說法;台灣部份人士則不免擔心,拜登政府是否已從過去川普時期的「親台反中」,轉往中間靠攏,最後甚至「棄台」不顧了!
「棄台論」不是現在才浮上檯面,過去美國學界就有人提出這樣的主張。美國有多次背棄中華民國的不良紀錄。最明顯的是標榜人權的美國前總統卡特,在接受中共的「斷交、廢約、撤軍」建交三原則後,背棄了台灣。人權成為追求國家利益的工具,而且還帶有雙重標準的色彩。
川普政府挺台的層面之廣、力度之強,被認為是台美關係史上的前所未有;但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卻出書爆料,稱川普曾推崇習近平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並常以「桌上的筆尖」比喻台灣,然後指著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總統辦公桌說「這是中國」。從川普的比喻不難看出,兩岸在他心中的份量,孰大孰小、孰輕孰重。川普隨後採「聯台制中」的戰略,當然是基於美國的利益考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台美之間也存有中國大陸學者王緝思和美國學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所說的中美「戰略互疑」(Strategic Distrust)。不同的是,台美關係沒有制度和價值的結構性矛盾,但利益衝突仍是難以避免。
如此看來,美國重量級智庫「蘭德公司」(RAND)日前發表的一份聲稱代表「非主流觀點」的研究報告,就不免引發台灣的關注。報告建議拜登政府應採「戰略收縮」(restraint),主張美國應降低對台灣的承諾,認為即使中共入侵台灣,也不致造成中共在區域稱霸。意即,該報告不贊同美國軍事介入。
美國未放棄台灣
蔡籲加強兩岸互信
我不相信美國會輕易放棄台灣,但報告的若干建議應符合拜登政府的期待,即敦促兩岸以「談判代替對抗」。拜登同樣挺台,他二月十日與習近平通話時,對於中共脅迫台灣的舉動表達關切,未來也有可能將台灣納入他的世界民主聯盟。但民主不能保障國家安全,關切也不表示會見諸實際行動。
民共的戰略互疑比中美更為嚴重。兩岸長期分治,不僅在政治制度和政治價值存在極大差異,民共的互不信任,更涉及統獨之爭,以及文化與民族的認同問題。民進黨政府推動修憲,但小心翼翼避免讓外界產生「法理台獨」的聯想;但只要民進黨不放棄「台獨黨綱」,民共之間就不可能建立互信的基礎。
對岸指控民進黨執政後,在台灣的方方面面搞「去中國化」;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也被中共認為是蔡不願在「一中」和「台獨」問題上做出明確表態。因此,對岸至今不願重開兩岸協商的大門,並且把「九二共識」和統獨問題掛鉤。
談到統一問題,「維持現狀」始終是台灣的主流民意,但受到兩岸緊張關係的影響,主張統一的聲音漸少,主張「台獨」的聲浪則是水漲船高。民眾更擔心對岸會採「武統」手段,導致兩岸兵戌相向,這絕非兩岸有識之士所樂見。
台美日三邊不同程度的戰略互疑,短期內不會消失。拜登和習近平在中國農曆年除夕通了電話,但雙方皆各說各話,聽不出有多少交集。中共不可能放棄其眼中的「核心利益」,美國也不會放棄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目標。美國敦促兩岸對話是「時間換取空間」的策略,等到拜登的內務整理就緒,才會提出明確的兩岸政策。
美國雖會繼續支持台灣,但並未保證一旦台海有事,美國會提供台灣什麼樣的支持。蔡英文總統所說:「在疫情受有效控制時,讓兩岸人民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我認為在兩岸對話難以成局的情況下,交流可以從防疫合作開始。交流的目的不能只為圖利,還希望對加強兩岸的互信有所助益。(筆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