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頁面
弘願禮儀推動性別平等 打破傳統喪禮框架翻轉生命儀式文化
落實CEDAW核心精神 以實際行動引領殯葬產業邁向性別平權
文:
劉正廷
2025-10-21
圖 / 弘願禮儀提供
在性別平權日益受重視的當下,喪禮作為人生最後的重要儀式,更應彰顯尊重與平等。然而,傳統殯葬文化中仍存在性別刻板習俗,限制了家屬的情感表達與角色參與。弘願禮儀以「人文關懷.生命禮儀」為宗旨,積極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EDAW)
精神,率先將性別平等導入喪葬文化。透過儀節改革、用語更新、專業分工與教育推廣,弘願禮儀展現出新世代生命禮儀的典範,讓愛與尊重回歸情感本質,突破性別侷限。
打破傳統框架
讓情感回歸本質
在傳統社會中,喪禮中的捧斗、主祭或封釘等角色往往由男性承擔,這不僅是儀式的規範,更是父權價值深植於日常文化的象徵。然而,這樣的安排在不知不覺中,常限制了家屬的情感表達,使女性、子女或其他親密關係者被排除在關鍵角色之外。弘願禮儀長期關注這樣的不平等,並以「情感比性別更重要」為理念,協助家屬突破傳統框架,讓儀式真正回到告別的核心。
近期由弘願禮儀承接的多起案例,正展現出這項理念的實踐價值。例如,有家庭選擇讓最受奶奶疼愛的孫女站上主祭位置,這不只是角色的轉換,更是家屬對「誰最能代表情感」的重新思考。另有一位妹妹在哥哥的告別式中勇敢承擔主祭,她的身影不僅是對兄長的感恩,更讓在場親友感受到,女性角色同樣能承載厚重的家族情感。而在傳統觀念深厚的客家庄,家屬突破「必須由男性長孫主導」的規範,讓女兒承擔捧斗與封釘。當司儀向在場來賓說明「封釘象徵家族興旺,而非侷限於生男丁」時,整場儀式更成為一堂生動的性別平等教育課。
這些案例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讓女性或非長孫角色站上儀式舞台,而在於它們向社會傳遞一個清晰訊息:生命禮儀的核心是愛與情感,而非血緣排序或性別框架。當這種新價值被逐步實踐並獲得親友認同,傳統文化的意義也隨之被重新定義。喪禮不再只是形式上的延續,而是成為彰顯平等與尊重的社會教育現場,讓家屬在悲痛中同時感受到文化進步所帶來的安慰與力量。
改革喪葬用語
讓文字成為平權的橋樑
推動性別平等,不僅是誰能站上儀式舞台,更在於日常細節的改變,尤其是語言。語言不只是工具,它深刻影響著我們對角色與價值的理解。在喪葬文化中,訃聞、碑文等文字,承載著對逝者的最後書寫,也默默反映著家族的倫理秩序與性別觀念。弘願禮儀意識到文字的力量,因此率先推動文書用語的性別友善改革,讓語言能真正回應情感與平等。
以訃聞為例,過去的「未亡人」一詞,暗示女性「尚未隨夫而亡」,帶有從屬意味。弘願禮儀改以「護喪妻」取代,突顯妻子在生命最後階段的守護與陪伴,將壓抑的詞彙轉化為溫柔而堅定的角色。聯絡人設計上,也不再僅限於兒子,女兒同樣能被列入,以彰顯「盡孝」是子女共同的責任,而非性別的專屬義務。碑文更是家族文化的縮影。傳統上常見的「男一大房」將血脈延續侷限於男性,而弘願禮儀則改用「陽上子孫」,強調所有子女皆是家族一部分,無論性別都同樣承載延續與追思的責任。碑文因此不只是紀念,更成為象徵平權的文化標誌。
這些看似細微卻意義深遠的調整,逐步改變了人們在最莊嚴時刻的思維。當文字從限制走向包容,不僅能療癒家屬的悲痛,更潛移默化地教育在場的每一個人:家族的傳承不在於性別,而在於彼此間的愛與責任。於是,生命禮儀不再只是告別,而成為推動平權的一種文化實踐。
與政策接軌
深化教育與社會影響
弘願禮儀推動性別平等,不僅止於服務現場,更進一步與政策接軌,將理念轉化為長遠的社會教育。經由參與政府舉辦的性別平等研習課程,持續自我檢視並精進,確保服務符合《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 精神,並為殯葬流程注入更具前瞻性的思維。
同時,弘願禮儀善於將艱澀的政策語言化為大眾能理解的故事。藉由官網文章、案例分享與CEDAW教材連結,他們讓家屬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平權價值,以具體改變讓平等在悲傷時刻化為真切的安慰。弘願禮儀更強調,推動性別平等並非一場單次的改革,而是一個持續的文化轉型。每一場告別式、每一次公開案例的分享,都是一次社會教育的契機。這些儀式中不僅凝聚了家族的哀思,也潛移默化地向所有參與者傳遞出「性別不應成為限制」的訊息。
在未來,弘願禮儀將持續秉持「人文關懷.生命禮儀」的精神,推動更多元、更平等、更具包容性的生命文化,讓每一場告別都能成為尊重個人意願、彰顯社會進步的最佳詮釋。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