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從月桃看見原住民族自然觀與生活美學 台中市原文館推出原民植物田野成果展

編輯部 2025-10-20

台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原民植物田野成果展盛大開幕

    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再度以深厚的田野研究成果,帶領民眾認識原住民族文化的自然觀與生活美學。該館自即日起推出 《植‧敘—月桃工藝展》,展覽以臺灣原住民族常見的「月桃 席」為主題,除展現植物工藝的細膩之美,更呈現月桃在族群生活、文化技藝及現代工藝轉化中的多重面貌。

臺中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馨怡致詞
 
    本次展覽源自文化館近年進行的田野調查,由文化專員董宜佳與排灣族月桃工藝師潘雅莉共同執行,並邀集在地文化工作團 隊「阿鈴鈴工作坊」與「大家書房」合作辦理「月桃田野調查暨教育推廣研習」,從田野採集、文化訪談到工藝實作,完整呈現月桃在部落生活中的角色與價值。市府原民會表示,透過研習與體驗活動,參與者不僅學習如何運用月桃製作實用品,更進一步理解植物與生活的緊密連結,以及原住民族尊重自然、順應環境 的生活哲學。

本次田調主角屏東瑪家鄉排灣族月桃工藝師潘雅莉
 
    市府原民會指出,原住民族文化館近三年持續深耕原民文化研究與展示,已先後推出「再現山林智慧—雪山坑耆老口述泰雅 發稿單位: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新聞聯絡人:蔡俊偉 電 話:(04)22289111轉50301傳 真:(04)25122573 發稿日期:114年10月18日第2頁,共2頁 族民族植物運用特展」、「肩上的技藝—泰雅族雙崎部落背簍田調特展」及「島嶼原意·lubuw 技憶—泰雅族口簧琴田野調查成果 特展」,均獲得民眾熱烈迴響。此次以「月桃」為主題的展覽, 更進一步拓展了民眾對原生植物與文化創造間互動的想像。
    
​​​​​​​由阿鈴鈴原住民舞蹈團為開幕茶會帶來的開場表演
 
    本次展覽內容以文字與影像紀錄潘雅莉工藝師的製作過程與學員學習成果,觀眾可從展品中細細觀察「月桃」的多重面貌與 處理技法,體會自然植物轉化為生活工藝的過程。現場也展出多件由工藝師與學員共同創作的月桃編織作品,完整呈現從採集、處理、編織到文化意涵的工藝脈絡,展現傳統技藝的教育與社會價值。

展場手工藝品內一隅
 
    市府原民會表示,目前原文館館藏文物約380件,長期致力於田野調查與研究成果的公開展示,並持續將成果上傳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讓更多人能透過線上平臺與實體展覽深入理解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底蘊。透過這樣的多元呈現,不僅強化館藏研究與保存工作,也實踐作為城市中原住民族研究與教育基 地的永續使命,讓更多人從月桃的故事中,看見自然與文化共生的美好。「植·敘」特展自即日起至12月7日止,於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特展廳展出。民眾可搭乘6路、6路副線或69路公車前往,亦可來電預約導覽服務(電話:04-25602710#12)。
 
更多展覽資訊 請上「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chungCityAboriginalComprehensiveServiceCenter )查詢,
​​​​​​​邀請大家一同走進月桃纖維交織的故事,感受植物與工藝交融的生命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