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護國息災祈安行動 佛教界攜手迎向時代挑戰

編輯部 2025-10-13

圖:第六場護國息災大法會於萬緣寺舉行(主辦單位提供)

    在地震頻仍、氣候異常、地磁紊亂與疫情復起的複雜情勢中,台灣佛教界啟動一場結合「祈安」與「實踐」的護國行動。「護國息災祈安大悲法會」緣起於世界佛教聯合會、大愛道教育基金會會長明毓法師慈心發起﹐護念台灣平安,世界和平。本次法會以「護國息災、安定臺灣、守護地球」為主軸,透過佛法智慧與集體善念,祈願天下無災、社會安寧、人心向善。
 
    11日「護國息災祈安大悲法會」第六場,於苗栗大慈山萬緣寺舉行。本次法會邀請擔任主壇-主法長老有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上明下光長老、新竹關西福隄精舍住持/上慧下聰長老、苗栗萬緣寺住持/上自下凱長老、中華法藏淨宗學會理事長/上明下心大和尚、新營妙法禪寺住持/上圓下通大和尚、苗栗佛法寺住持/上道下果大和尚、印度三大寺之一哲蚌寺果芒佛學院格西/格西成來嘉措、印度三大寺之一色拉寺梅學院的郭芒康村修學/格西洛桑丹增等八位。同時有苗栗縣長鍾東錦、議長李文斌員、造橋鄉長徐連斌等長官蒞臨法會。
 
   圖:與會大德衆生合影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與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EMSC)統計,全球每日皆發生多起芮氏規模4.0以上地震,這不再是單一事件,而是地殼能量變動的全球性常態。花蓮地區為台灣地震主震帶之一,一旦災變發生,台北、新北、台南等人口密集區亦將首當其衝地面臨高度傷亡與財損的風險。
 
    佛教界長年累積的宗教資源,源自信眾慈悲心的奉獻,理應轉化為具體守護生命的行動力。除了誦經祈願,更應提前思索如何在災難來臨前,以實際作為參與防災教育與心靈穩定的建設。
 
    本次法會由世界佛教聯合會、大慈山萬緣寺、佛教慈悲志業基金會、大愛道教育基金會、十億覺行者國際協會、中華曐光世界傳善總會等單位共同主辦,展現佛教界對社會、地球與生命的責任與行動力。其中十億覺行者國際協會藉以推動名為「大共振靜心法(GSRF)」的修行模式,透過同步集體靜心,使人腦的 Theta 波(4–8Hz)與地球舒曼共振(約7.83Hz)協調一致,進而產生穩定能量場。這不只是靜心,更是一種面對時代挑戰的護生實踐。
 
    此次由苗栗大慈山萬緣寺舉辦護國息災祈安大悲法會為巡迴行動第六站,自2025年5月起,聯合單位陸續在基隆、花蓮、台東、屏東、嘉義、苗栗、宜蘭、南投等地舉辦「護國息災祈安大悲法會」,希望以慈悲願力遍灑全台,凝聚更多正念與行動,共同推動和平與防災意識。
圖:晴空萬里天空出現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