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SNQ國家品質標章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六都系列報導
選戰風雲錄
前進朝鮮
前進江西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熱門話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卓越保險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搜尋頁面
搜尋頁面
「以人為本・創生未來」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 × 中國文化大學 產學合作簽約儀式盛大舉行
劉意川總會長跨界整合六大領域 以AI引領再生醫學新紀元 共同擘劃台灣生命科學國際新藍圖
文:
編輯部
2025-10-31
全球再生醫學與生命科學正快速崛起,為推動台灣醫學研究與產業升級,「國會與國家產業全球發展促進會」與「社團法人中華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總會」共同輔導成立的「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於10月27日上午假立法院研究大樓101會議室,與「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正式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MOU),攜手推動再生醫學、AI醫療輔助技術與跨域創新,開啟台灣生命科學國際化新篇章。本次活動以「以人為本・創生未來」為主題,凝聚產、官、學、研、醫與媒體六大領域能量,結合AI智慧與臨床應用,推動尖端醫療研究、人才培育與產業標準建構。現場嘉賓雲集,共同見證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簽約儀式。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劉意川總會長(左)與中國文化大學王淑音副校長代表雙方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再生醫學與AI醫療產學聯盟合作。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提供
劉意川總會長:以人為本,打造「有靈魂的科技」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總會長劉意川致詞時表示,這次簽約不僅是一份合作文件,更是一場「以人為核心、以創新為動能」的健康革命。「在AI與再生醫學蓬勃發展的時代,科技的確能延長生命,但我們更應該思考——醫療的本質是否仍以『人』為中心?」
他指出,聯盟的成立旨在打造「有溫度的科技」平台,結合產官學研醫與媒體的力量,建立兼具倫理規範與科學驗證的制度化架構,讓科技不只是技術,更成為守護人類尊嚴、延伸生命價值的力量。劉總會長進一步說明,聯盟未來將與北醫、高醫、中國醫藥大學及文化大學等學府合作,並結合國家生技中心推動「再生三法」立法倡議,建立公信認證體系與國際標準。同時,將攜手50家以上生醫企業,籌設「再生醫學醫材認證機構」、「產學臨床驗證平台」及「國際生命科學論壇」,以台灣為起點鏈結國際科研力量,讓台灣成為亞洲再生醫學的關鍵樞紐。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劉意川總會長致詞,認為科技的進步應以「人」為核心,期盼透過產學合作,打造兼具倫理與溫度的生命科學平台,推動台灣生醫走向國際。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提供
劉總會長也特別感謝總會優秀團隊的長期付出與支持,感性地表示:「每一位夥伴的努力,都是這個聯盟能夠誕生的基石。正因有你們的堅持與信念,我們才能一步步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化為實際行動,推動台灣生醫產業走向世界。」
麥玉珍委員:科研與教育並進,讓每個人都被看見
立法委員麥玉珍在致詞時強調,生命科學與生技產業,是最貼近人心的產業。「它不只是科技的進步,更是關係到我們的健康、生活品質與人類的未來。」她表示,真正的創新不僅來自技術的突破,更來自對人的關懷與尊重。「這次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與文化大學的合作,不只是技術的結合,更是文化、理念與價值的融合。」
麥委員指出,透過產學合作的力量,能為青年、新住民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專業人才創造新機會,讓台灣的科研不僅站上國際舞台,也能以人為本、以愛為核心,推動幸福經濟的永續成長。她也欣然擔任本次簽約儀式的見證人,祝福雙方合作順利,共創台灣生命科學的新時代。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與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簽約儀式圓滿成功,雙方與研發團隊代表合影留念,象徵產學攜手開啟再生醫學與AI智慧醫療合作新里程,共創台灣生醫產業的國際未來。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提供
王淑音副校長:厚植教育根基,讓科研成果落地
文化大學副校長王淑音致詞時回顧,文化大學自1989年創立全國第一所生物科技研究所以來,始終秉持「成中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創校理念,培育無數生技專業人才。「我們以學生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希望學術研究不僅止於理論,更能與產業緊密結合。」
她指出,文化大學在細胞工程、生醫材料及再生修復等領域具備深厚研究能量,此次合作將為產學共創開啟新頁。「透過與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攜手,我們將以科研支撐產業、以教育厚植人才,讓研究成果真正落地,造福社會。」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劉意川總會長(前排左二)率領總會核心團隊與立法委員麥玉珍(前排左一)、中國文化大學王淑音副校長(前排左三)及生技所林彥昌所長(前排右一)等貴賓合影,展現產學攜手、團隊共榮的堅實力量。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提供
研發與臨床團隊:從驗證到應用,打造安全新典範
文化大學生技所所長林彥昌表示,學術端與產業端的結合,是台灣生醫產業邁向國際的關鍵。他指出,文化大學未來將提供「實驗室驗證、醫材評估與人才培育」三大支柱,推動符合國際標準的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
臨床端代表、骨科醫師陳俞志強調,「安全」是再生醫學的靈魂。任何創新技術都必須以病患安全為首要原則,唯有學術、產業與臨床三方緊密合作,才能確保技術建立在醫學實證與倫理基礎上,讓新技術真正造福病患。
國際事務理事會潘品睿會長則指出,未來聯盟將推動國際論壇與跨國技術交流,讓台灣再生醫學技術登上世界舞台。「我們要讓世界看到,台灣不僅擁有最精準的科技,更有最溫暖的人心。」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與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簽約儀式現場,立法委員麥玉珍(前排左起)、劉意川總會長、王淑音副校長、林彥昌所長與貴賓及企業廠商代表合影,共同見證產學攜手、促進台灣生醫產業國際化的重要時刻。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提供
簽約儀式隆重舉行 共創台灣生醫新時代
活動最後進行簽約儀式,由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劉意川總會長與中國文化大學王淑音副校長代表雙方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並由立法委員麥玉珍委員親自擔任見證人,場面隆重熱烈,掌聲不斷。
此舉象徵台灣生命科學發展邁入嶄新階段,透過制度化合作、倫理導向與跨域整合,將AI與醫療結合,為人類健康注入新動能。會後現場交流氣氛熱烈,主辦單位和與會貴賓共同期許,讓「以人為本」成為台灣生醫產業的標誌,讓「創生未來」成為台灣科技邁向國際的信念。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劉意川總會長(前排左二)與中國文化大學王淑音副校長(前排左三)、生技所林彥昌所長(前排右一)及立法委員麥玉珍(前排左一)等貴賓與產學代表合影,攜手推動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及生醫人才培育合作,為台灣生命科學注入新動能。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提供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六大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與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攜手推動AI再生醫學與生命科學發展的重要時刻。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提供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