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108課綱下的育才危機

學習歷程困擾多:耗費過多時間 城鄉資源差異 不利社經弱勢

陳怡瑄 2023-07-03


長魏名聰以及精英電腦人資副總徐永康於立法院公聽會合影。1111人力銀行與立委張其祿、臺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陳竹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陳學聖、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高雄中學校長莊福泰、板橋高中校長賴春錦、台北市家長協會副理事

少子化衝擊持續,除了經營不善的私校面臨倒閉危機外,高教品質更令人憂心,108課綱實施至今已經四年,各界雜音不斷,問題也一一浮現,包括大學教授及教改團體都不約而同提出警訊,恐對人才培育造成重大影響,課綱及政策又該如何靈活調整適用,才能讓下一代在 AI 時代保持競爭力?1111人力銀行與立委張其祿、立委陳培瑜以及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共同主辦【科技人才教育公聽會-108課綱下的育才危機】並於今日(7/3)在立法院召開,現場吸引近百位產官學研、教育工作者、學生代表以及家長代表,而與談人臺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陳竹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陳學聖、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高雄中學校長莊福泰、板橋高中校長賴春錦、台北市家長協會副理事長魏名聰以及精英電腦人資副總徐永康等也都提出精闢建言共商人才對策。

108課綱知多少? 僅9%完全清楚 2成2坦言不了解內容理念
學習歷程困擾多:耗費過多時間 城鄉資源差異 不利社經弱勢
自主學習立意佳  但….不知如何著手 學習效度評估難 城鄉差距大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有21.8%受訪者坦言並不清楚108課綱核心內容理念,知道一點點的占23.5%、概略知道20.5%、大致了解24.8%,僅有9.4%表示完全清楚。
本次調查也發現,在申請大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書審資料「學習歷程」,完全了解其內容和重要性的比例為4成1,而不知詳細內容甚至完全不了解學習歷程的比例也高達5成9。進一步追問擔心學習歷程所帶來的困擾有哪些,以耗費過多時間製作學習歷程65.5%高居首位,其次則是城鄉資源差異不均46.7%、不利於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44.1%以及淪於軍備競賽40.1%。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出發點,原本是希望學生能夠詳實記錄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並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以及未來職涯方向,不過學習歷程的製作過程相當耗時,必須每學期或每學年記錄上傳作品內容至教育部資訊系統,包括社團經歷、營隊經驗與競賽成績等,盡量展現個人特色,並在過程中勾勒生涯藍圖,迎合教授喜好,才有機會出線成功申請入學。但光是有充裕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是不夠的,因為申請大學時還是先篩選學測成績,因此高中課業成績依舊不能疏忽,在蠟燭多頭燒的情況下,學生只能疲於奔命,採取且戰且走的升學策略。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科技領域課與將科技與工程之內涵納入科技領域之課程規劃。 藉以強化學生的動手實作及跨學科,如科學、科技、工程、藝術等,且為了落實探究實作的課程,透過研發中心及種子教室來提供諮詢輔導,以符合學生適性學習,培養思辨邏輯表達能力更精進。
   「自主、互動、共好」是108課綱的重要精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文規定高中三年必須至少完成18節自主學習時數,並且列為畢業條件,雖然政策立意良善,但執行起來依舊出現不少困難,根據調查指出,53.2%受訪者不知如何著手進行或沒有方向、51.0%認為學習效度沒有一致的評估標準、城鄉差距大41.9%、自主學習時間零散效果不佳39.7%以及沒有足夠時間完成自主學習37.9%。
立法委員張其祿表示,在學界執教超過20年,對整體教育環境的健全責無旁貸,目前108課綱的學生已經進入大學完成第一年的學習,除了少子化衝擊生員人數的嚴峻挑戰,在頂大的教學現場,有不少教師反應,學生的基礎根基沒有完善,反而聚焦在多元、創意、素養,已經出現無法銜接大學課程的狀況,期待透過公聽會的舉辦,彙整來自學界、企業界、以及學生團體的意見,作為未來的修法依據。
 
素養教學真困難:標準模糊 能力難鑑別 學科時數被刪減 素養題品質不一
考招制度需檢討:教授評分太主觀 分科測驗爭議大 取消國英數乙不公平
5成9肯定新課綱有助人才培訓 整體評價52.8分  憂心基礎學科弱化

   調查也發現,在「素養教學」所帶來的困難中,素養標準模糊/沒有標準63.3%、學生素養能力難以鑑別51.9%、學科時數被刪減導致數理能力落差擴大46.7%、素養題品質不一46.2%以及跨領域備課難執行38.8%,是108課綱實施至今的五大痛點。
有鑑於111年考招新制的首屆分發入學放榜出現「低分高就」現象,引發社會各界檢討聲音不斷,透過本次調查也顯示,擔心考招制度所帶來的困難包括:教授評分方式過於主觀64.1%、分科測驗級分制爭議大55.0%、分科測驗取消國英數乙對文組學生不公平48.4%。綜觀來看,有高達37.8%認為考招制度應該優先修正,其次才是學習歷程33.1%。
黃若薇表示,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主軸的108課綱,強調學習不侷限於學科知識、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但是「素養」概念模糊難以具像呈現,徒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安與不確定感。另值得關注的是,還有去年出現7月分發入學比較優勢的錯愕情況,加上考招新制的改變以及指考科目「數乙」的廢除,也都讓今年考生擔心自己成為教改下的犠牲品,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原本99課綱,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球科學的自然領域,必修共有16個學分,現在自然領域必修在108課綱只有8學分,各科只有2個學分。張耀文認為必修的刪減將會造成學生數理弱化,是嚴重的系統性問題,更可能導致有資源學生能去補習班加強必修科目,與沒有資源弱勢學生形成更大的落差,教育部必須儘快調整課綱數理比重。

本次調查也指出,有5成9受訪者認同實施108課綱有助於未來人才培訓,4成1則持反對意見,給予的整體評價52.8分;而期待新課綱帶來的教改成果則包括「幫助孩子釐清志向」51.5%、「鼓舞孩子多元表現」43.6%、「培養解決問題能力」39.3%、「適性適才充分發展」37.5%以及「提升學習態度與成果」33.6%。    
黃若薇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計,教改至今已超過20年,教育改革問題叢生,包括新課綱上路四年,由於必修學分減少,學生基礎學科明顯弱化已逐漸浮現,恐怕會削減台灣未來在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的實力,日前更有教改團體召開記者會振聲疾呼,政府應重修108課綱,讓大學重新定位並培育術德兼備的人才,才是符合教改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