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頁面
- 搜尋結果:編輯
搜尋頁面
核廢料處理方式 不斷演進與多元化
編輯部
2025-08-25
文‧李振麟
自日本「福島核災」之後,全球的核能設備及安全設計標準,皆全面研發提升。至於核能發展領域最大挑戰的「核廢料處理」,在先進國家的分離技術創新研發下,已有明確的解決方案。
核廢料處理不只是高智慧呈現,也包括政治共識與社會信任度呈現,隨著科技進步,將可得到有效解決方案,核廢料處理方式也在不斷演變中。雖然目前仍關注於傳統地質上掩埋處理技術,但各國在安全、成本以及社會環境層面上也進行討論。
早期的「地層處理」被各界認為是最成熟的處理方式,就如同將放射性廢料密封後,再埋藏在數百公里岩層中,利用地質特性來阻絕放射線外洩,或者將這些放射性廢料中的「鈾」與「鈽」,透過「PUREX溶媒萃取」法分離出來,重新製成燃料後,再供核電廠回收使用。
如今在高科技技術下,可將核廢料本身結構直接分離改變,以減少燃料更換頻率與降低總體廢料量。如法國與日本採用燃料再處理的PUREX法,回收提煉核廢料;芬蘭採以「永久地質處置設施(Onkalo)」,安全提高封存核廢料時間,可達十萬年以上。雖然長年以來,「核廢料處理」是核能發展領域上的最大挑戰,但是全球的核能科技研究,已有明確的解決方案。
核廢料處理方式採用新科技核廢料經過現代科技
技術處理後,將可減少體積、毒性以及管理上的難易程度,讓長期的儲存方式更安全與更安心。這些厚重金屬或混凝土容器可存放數十年以上時間,不僅「耐震功能」提升,還有「防洪」與「防撞」等功能運用。
有了先進國家的分離技術創新研發,可將廢料中的有毒元素直接分離潔淨,再利用「中子反應器」轉換成為短期壽命,以及穩定分子結構。科技進步讓核廢料轉向為「毒性低、主動減量以及安全封存」的新技術型態,為核能發展奠定更安全無慮的保障條件,今日唯有技術與制度雙軌並行,才能達成降低核災風險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