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頁面

教的不只是課程 更是熱忱和服務

健身工作室新趨勢

曾柏維 2019-10-03

「體育系未來的就業、選手退役下來的就業,是什麼?」打鐵健身執行長呂宇晟心有戚戚焉,「我是輔大體育系畢業的,主修冷門科系『龍舟』,那怎麼辦?」

為臺灣創造更完善的健身環境

打鐵健身的教練大多為國家隊或職業選手退役,而且所有新進教練都會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以及實習,並透過與臺灣健身體能協會的合作,建立證照考試制度,考取證照後才能站上第一線教學,讓新進教練有更專業的知識技能。由於臺灣對於體壇的制度並不完善,且健身教練太過於「商業化」,更像是「業務教練」,有時甚至還有付了錢、卻上不到課的問題,於是呂宇晟決定以打鐵健身為楷模,改善自身教練的制度:學員沒上到課,就沒有業績獎金。落實服務業最基本的要求:責任。

為了拓展自己的理念,近期打鐵健身還打算往中南部發展、開設分店,更有投資者找上門,希望投資打鐵健身在上海開設健身工作室,重質不重量,做的一樣是一對一的教練課程。為什麼大陸會找他去?呂宇晟說道:「因為我們跟日本一樣,服務很好,專業度也夠。但是我們多了一項優勢:熱情和售後服務。」在打鐵健身,教練不只會營造好的訓練氣氛,更會關注你的飲食、運動後的肌肉修復、睡眠與作息等,所有的環節都面面俱到。

在運動過程中愉不愉快,是打鐵健身很堅持的一個理念。「教練是決定學員這一個小時的運動快不快樂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我一直給教練灌輸這樣的想法:你就是一個開心果,氣氛如果凝重,你就要不斷給學員鼓勵、動力,並創造目標給他。」呂宇晟不斷強調「永續經營」,學員的課程有成效、也上得快樂,所以回頭率非常高,跟客戶的糾紛很少;工作室的亮點,就在於有彈性的調整空間、量身打造而非統一的制式服務,「當然合約的保障一定有,只是我們比較有人情味。」

 

新進教練需經為時一個月的培訓期,以增加專業技能。(圖/打鐵健身提供)

請教練一對一訓練 差很多

很多沒接觸一對一訓練課的學員,其實都加入過俱樂部的會員,但當問起為什麼後續沒有繼續參加,而是跑來打鐵,他們大部分的癥結點都在於:不會用器材、沒有良好的訓練計畫以致成效停滯。「就跟汽車駕訓班一樣,你不可能直接就開車子出去;一定要去上駕訓班,否則很危險。今天請教練,教練給予的就是預防受傷,專業評估、器材使用和體適能等多功能的訓練,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客製化的訓練。」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需求都不盡相同,因此訓練不能照本宣科,必定是由教練量身打造訓練計畫,並提供運動過後的營養補充建議,這才是一對一訓練的最大優勢。打體健身最重視的就是「專業」,呂宇晟補充道:「因為客戶要買的是專業,沒有專業其他都不用談。從新手入門到職業運動員,打鐵健身都可以提供服務,反觀很多工作室不敢幫職業運動員上課,因為怕職業運動員懂的比教練還多。但我本身是國家選手退役,所以我知道選手的休賽期和準備期的『眉角』。外面的教練大多沒有這種級別的相關經歷與專業知識,他們只知道標準的SOP流程,這就是打鐵健身跟其他工作室最不一樣的地方。」

社會企業責任
打鐵健身也沒有缺席


「沒有行銷的口水、只有服務的汗水,這句話的意義非常重要。」呂宇晟指出,「我們跟其他工作室、俱樂部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扎扎實實地永續經營,跟客戶也保持長久良好的關係,我們經營的概念就在於『口碑』。」

打鐵健身除了關心自身學員外,也會不定時進行社區關懷、提供銀髮族課程等,每月還有固定行程,帶領教練們前往關愛之家與創世基金會,並提撥固定收益來捐贈物資,善盡社會企業責任之餘,也讓教練們能以更珍惜與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員及人生,「除了專業知識,心態也很重要。」打鐵健身希望藉由自己挺身而出,來帶動整個社區的凝聚力、以及社會對部分弱勢族群的關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就是這個道理。

 

打鐵健身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在「關愛之家」關懷弱勢,善盡社會企業責任。(圖/打鐵健身提供)

而問到關於短期之內,除了擴展中南部外還有什麼展望?呂宇晟表示,他們今(二○一九)年年底會全面把器材做「大更新」。除了汰舊換新,更要引進全臺首創的人工智能結合運動器材技術,讓學員在操作器材時能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哪邊做得不夠好,除了能夠預防運動過後的二次傷害,更能讓學員有效地去做訓練。「我們導入這個系統進來,除了給客戶更多的服務,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部分的前景,以及打鐵健身不斷追求卓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