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ENU
email
facebook
youtube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前進朝鮮
選戰風雲錄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六都系列報導
前進江西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SNQ國家品質標章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熱門話題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各期目錄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熟齡人生
名醫觀點
財經風向
卓越教育
前進朝鮮
選戰風雲錄
卓越五星月餅大評比
六都系列報導
前進江西
卓越室內設計管理大賞
國際醫療專題報導
學不會的教訓-奈米的反噬
SNQ國家品質標章
資訊安全專題報導
水資源報導
產業時事
科技風雲
房市議題
產業亮點
國際視野
卓越趨勢
金融趨勢
Life Style
品生活
健康
音樂世界
藝文天地
美饌人生
編輯精選
火線議題
卓越論壇
專題報導
兩岸聚焦
人物專訪
熱門話題
創新創業
臺韓快訊
卓越女性
法律講堂
影音報導
專欄作家
特別企劃
卓越快訊
卓越學院
各期目錄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關於卓越雜誌
版權聲明
讀者服務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雜誌廣告
數位廣告
MENU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潤寅詐貸案」炸出銀行未爆彈
充分避險不讓悲劇重演
文:
陳仲漁
2021-02-01
楊文虎、王音之夫婦藉應收帳款融資騙取九家銀行計三八六億元, 創下史上最高訛詐貸也曝露台灣企業融資貸放制度的缺漏,管理機制不健全,銀行仍得自求多福 ?
【文‧陳仲漁】
自從潤寅詐貸案爆發後,幾乎所有行庫都對應收帳款的融資或買斷業務不是停擺就是變得審查更加嚴謹,因許多人害怕再有案子重演而受罰。
圖/photoAC
修正缺失 以此為鑑
事實上這個刑事案件,源自潤寅主導的造假,雖屬於不正常的商業行為,不在保險理賠範圍,以目前商業銀行系統性的規範,只要進一步加強照會,防止再度發生的可能性是很高的。這種商業詐貸的案件雖然防不勝防,但正是商業銀行長年賴以為生的專業挑戰,多年累積經驗,並強化與外部三方機構如聯徵中心、信用保險方等之覆核機制,比起洗錢或資安防治,還是比較容易。
再者,這類規模的出事,在台灣金融業低逾放比(平均值○‧三%以下)的範圍是可以接受的,與其大肆修理相關貸放人員,造成整個行業的進步動能倒退,不如就此機會,整理個案,以之為鑑,做為業務再成長升級之參考,以利商業銀行之正常發展。
撇開造假的角度,潤寅案,除了使用高利貸,另一個可能是該司業務游走於伊朗、利比亞和北韓等被美國制裁的第三世界國家,正規金融業者支援不上所造成。
這種金融機構支援不上的情形,將來會越來越多,尤其當下的科技發展迅速,對傳統產業及金融業都起了革命性作用,金融業作為資金潤滑經濟體系的功能若大家腳步不夠快,不能適時掌握金融脈動,挑戰將是更艱鉅的。
「潤寅案」與「螞蟻金服」
異曲同工
大陸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與銀行合作,以貸款平台服務消費者及中小企業,全面挑戰傳統消金及中小企金的發展,上市遭政府阻止與台灣潤寅案有異曲同工之妙,簡言之,都在挑戰金融業者,螞蟻金服動力強,衝「過頭」,而台灣金融業者的改革動力則是「不及」,還在研究擺當鋪的階段,過猶不及都有改善空間,其中對徵信與風險的控管要求則是不約而同。
兩者跟商業銀行的關係皆屬於爭取信用的商業風險(commercial risk)的範圍,例如潤寅以應收帳款融資,正常的貿易,應可以完全以信用保險等信用工具防止,而螞蟻金服介入消費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以自己的互聯網平台上的信貸系統取代銀行的貸放系統,以FinTech名義擴大成影子銀行,做得好也無可厚非,但是拉大槓桿,遇上呆帳的話,將有機會造成嚴重金融問題。
熟悉箇中風險與規範
避險並非難事
以消費者融資而言,台灣在二十年前就曾有消費者持「雙卡」和「三卡」的失敗經驗。(當年花旗銀行和美國運通等外商成功推動信用卡等消費金融業務時,台灣商業銀行也跟進,在沒有外商銀行的整套監控系統支援之下,一般消費者容易就擁有二至三張信用卡,甚至信用卡不是用來消費,而是被用於借款做其他用途,最後變成卡奴,災情慘重。)這種經驗在大陸經濟上,消費者金融逐漸被重視之後,似乎也有信用快速擴張的現象,但大陸當局對消費信用控管嚴格,問題並不嚴重。
這種屬於依個人信用放貸的消金業務,在大陸中產階級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非常具有擴張力。
螞蟻金服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成功後,掌握了五億以上的客戶,從支付功能進入個人信用發展消費金融,再進入銀行的主力業務之一,若與銀行合作,規範風險,將有穩定成長潛力,跳過銀行,則不確定性增高。
再說中小企業融資,這塊屬法人金融業務,基本風險與屬自然人風險的消金業務,有很大的不同,儘管被形容為「貸款難」和「貸款貴」,短期內,還是無解。然而,以當下的FinTech與保險產品發展,未來可能會有Solutions逐漸取代目前以銀行加上民間高利貸的影子銀行業務,前景是樂觀的。
歸納起來,兩者都是在游走於灰色地帶,皆是大量爭取商業信用,挑戰高風險獲利,而不願去配合使用避險工具;對金融機構的瞭解與運作機制熟悉,知道如何避開規範而取得資金。
善用低利率優勢 主動出擊
兩岸目前的經濟及金融狀況,在國際上都很突出,忍受這兩個問題並不困難,若能趁此機會回歸正常,思考信用的價值與風險管理,加強國際金融的研究,充分利用低利率時代的優勢,發展未來,似乎才是中道。回歸主題,這兩個看似大案的金融案例,比起當下潛在的國際金融危機,又顯得不足道矣。
以長期低利率為例,除了少數第三世界國家,我們看不到通膨。經濟學理論找不到合理解釋之餘,看到川普政府大量發行國債,壓抑聯準會利率,加上拜登又準備發放大量補助津貼對付疫情,拯救經濟和潛在國際金融危機,似乎只有更多。
日本是二戰後,第一個以低利率發展經濟的國家,在八十年代成功的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美國的干擾之後,成長就停滯下來至今。其他在過去二十年內,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優勢發展經濟,成效顯著的國家,有大陸、印度、俄羅斯、越南和印尼等等。相對之下,美國政府的資金,則大量用於軍事行動,報復911的穆斯林恐怖分子,而忽略了基礎建設升級。
從這些例子可發現,敢衝的國家成功很多,不敢衝的國家,則逐漸被後浪趕上。尤其是被動接招的,大錢不用於發展經濟的國家,正逐漸被後起之秀超車中。(筆者為中華民國資深人力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仲漁)
回列表頁
卓越雜誌